最近,江苏苏州和内蒙古鄂尔多斯相继出台相关政策,吸引高素质人才,释放出建设人才友好型城市的积极信号。
近年来,我国人口数量与结构发生变化,劳动力综合素质不断提升。人才是城市塑造竞争优势的重要抓手。对于一座城市而言,能否汇聚与城市发展相契合的高质量人才,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城市的创新能力、发展水平与社会风貌。
盘面上,AI手机、贵金属、CPO板块涨幅居前,CRO概念、新冠特效药、辅助生殖板块跌幅居前。
各地积极出台人才政策,提供资金支持、搭建交流平台、优化城市服务,展现出城市吸纳人才的决心与诚意。但也要看到,少数城市存在人才政策与地区发展匹配度不高、长效激励机制不健全、特色文化氛围不浓厚等问题。城市需要什么样的人才,人才青睐什么样的城市?这是建设人才友好型城市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。
城市与人才相得益彰,方能相互成就。有的城市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研判不足,人才需求不明晰,导致人才政策出现同质化倾向,容易陷入“想要的人才引不来、引来的人才难以尽展其能”的两难。打造人才友好型城市需因城施策,先要根据城市现实条件、产业基础、发展方向明确城市需要什么样的人才,再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政策。区位优势不明显的城市更需要通过精准化、差异化人才引进,挖掘适配城市发展的人才,让地方经济乘势而起。
当前,许多城市的人才引进政策都展现出对高精尖人才的重视,彰显出城市提升创新能力、推动产业升级的决心。不过,城市发展是全方位、系统化的,打造涵盖各领域、各层次的人才梯队,才能推动城市全面平衡发展。重点吸引高精尖人才固然重要,但也不能忽视对不同层次人才的引育;培养科研人才的同时,更要积极布局技能型、管理型人才矩阵。
打造人才友好型城市不是“一锤子”买卖,应以长远眼光厚植人才成长沃土。有的城市为吸引人才承诺提供资金支持、住房保障、子女入学便利等优惠条件,但出现承诺难以落实、后续保障不到位、长效激励不足等情况,后期反而难以留住人才,造成新的人才流失。因此,城市在制定人才政策时要量力而行,作出承诺更要践行承诺;持续跟踪保障落实情况,针对人才面临的急难愁盼问题要及时回应解决;坚持以发展的眼光,根据当地实际调整优化相关政策,确保问需于人才、服务于人才。
涵养城市文化土壤,才能让人才扎根生长。高质量人才在创业择业时,不仅关注基础设施、就业机会、收入水平等“硬条件”,也十分在意城市生活节奏、开放程度、文化氛围等“软指标”。注重对城市文化的培养、传承与创新,全方位营造开放包容的城市氛围,才是吸引人才的根本。一座城市,有了让人才生出“此心安处是吾乡”的归属感、认同感,还何愁引不来“金凤凰”呢! (本文来源:经济日报 作者:张 晓)
(责任编辑:王炬鹏)在线配资平台线上
眼光吾乡人才政策城市发布于:北京市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,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